济源市政协:提案“预交办”跑出改善民生“加速度”
立夏时节的玉川大地,处处涌动着发展建设的热潮。
河南省济源市王屋路升龙城段施工现场,压路机的轰鸣声与工人的指挥哨声交织成歌,昔日坑洼的路面正蜕变为平整的沥青大道;“五一”假期的景区周边,交警对轻微违章车辆递上的“温馨提示卡”,让外地游客感受到城市治理的温度……
这一幕幕场景,正是济源市政协创新推行提案“预交办”机制,深化“办前协商”的鲜活注脚,让委员与群众共同见证提案从纸面到落地的“济源速度”。
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与政协履职的新任务,既对政协提案的“质量成色”提出了更高标准,也要求提案在分办衔接的流畅性和落地实施的转化率上实现进阶突破。为此,济源市政协联合市督查局探索实行提案“预交办”机制,靠前一步主动作为,让承办单位提前了解提案内容,精准锚定提案办理的责任坐标,提前启动办理工作,实现了提案建议与部门工作的同频共振。
贺晓林委员提出的《关于对城市破损道路及时修复的提案》,与沁园街道正在规划的项目不谋而合,街道办事处当即按下办理“快进键”——第一时间主动对接委员,听取意见建议,及时将纸面建议化作“施工图”。
王屋路升龙城路段距实验小学和愚公路幼儿园较近,昔日布满坑洼的路面堪称“隐形陷阱”,每到上下学高峰期,家长们骑着电动车在颠簸中“左躲右闪”,造成极大安全隐患。对此,贺晓林建议全面修复、整体硬化该段路面,严把施工质量,从根源上提升道路耐久性。同时,将修复后的路段纳入市政道路规范化管理体系,建立“日常巡查﹢定期维护”的长效机制。
“改造工程自4月3日启动,至5月底全线通车,往常至少需要半年工期的项目,仅用2个月便高效收官,政协委员的金点子功不可没。”施工现场,项目负责人翟向民指着施工进度表向记者介绍说。
同样乘着“预交办”机制东风快速落地的,还有卫艳萍等委员提交的《关于优化营商环境 推进柔性化交通执法管理的提案》。该提案提出推行“轻违免处、首违免罚”制度,为城市营商环境注入温馨底色。
在提前获悉提案内容后,济源公安部门以“预交办”机制为契机主动“领办落实”——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条款,结合委员提出的“柔性执法﹢营商环境”双向需求,及时启动政策研拟,在“五一”假期期间,对8类轻微交通违法行为实施“只警告不处罚”,针对外来车辆增设“不熟悉路况导致违章”的容错情形。
“您此次违停属于首次轻微违法,我们将依法不予处罚,但请务必注意规范停车。”“五一”假期首日,来自郑州市的游客张先生在济渎庙景区周边收到了一张特殊的“提醒单”,这正是委员提案结出的生动实践成果。
“从提案提交到政策落地,前后不到1个月!政协提前牵线,部门主动领办,预交办机制就像给协商成果装了‘加速器’。”卫艳萍感慨。
在济源市政协“提案办理流程图”前,提案委负责人如数家珍般向记者介绍着流程脉络:“从提案提交后的严格审查处理,到预交办、协商调整、正式交办、办理协商,直至最终答复,每个环节都锚定明确的时间节点,确保提案办理工作环环相扣、有序推进。”
如今,提案“预交办”已成为济源市政协提案工作的常规动作。2025年交办的249件提案中,民生类提案占比达70%,平均办理周期缩短至55天,政协委员的“金点子”正通过高效的办理机制,转化为群众身边的“小确幸”。正如一位提案人所言:“当提案办理的‘进度条’不断刷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也在持续提升。”
记者手记
“单向”到“双向”
“政协委员的提案,承载着群众的殷切期盼,凝聚着推动社会发展的智慧与力量。”在济源市,这份期盼和力量正通过提案“预交办”机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落实成效,深刻诠释了提案工作的民主价值与民生温度,充分彰显了政协委员为民代言、承办单位为民办事的责任担当。
提案“预交办”机制,让提案办理从“单向交办”变为“双向奔赴”。这不仅是流程的革新,更是民主协商的生动实践,让政协委员为民代言的初心,在与承办单位的深度碰撞中,勾勒出改善民生的“施工图”。
从城市道路翻新到营商环境优化,再到助力文旅产业发展,每一处建议的落笔,都凝聚着为民服务的深情;每一件提案的办复,都化作城市发展的坚实步伐,在济源的土地上,发出温暖而有力的回响。
记者:王有强 靳燕
新媒体编辑:洪琳
审核:李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