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债的人有哪些手段
催债人可能采用以下手段:
暴力威胁
人身安全威胁,如言语恐吓“不还钱就打断你的腿”“小心出门被车撞”等。
对家人威胁,声称要对欠款人的家人进行伤害或采取不利行动,如“不还钱就找你家人麻烦”“让你父母不得安宁”等。
骚扰行为
电话短信轰炸,在短时间内频繁拨打欠款人电话或发送大量短信,严重干扰欠款人的正常生活,甚至在深夜、凌晨等不合理时间进行催收。
爆通讯录,未经欠款人同意,将欠款人的债务信息告知其通讯录中的亲友、同事等,对欠款人及其身边的人进行骚扰和施压。
上门骚扰,在未经允许或无合法手续的情况下,到欠款人的住所、工作单位或其他场所进行纠缠、滋扰,影响欠款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
名誉损害
恶意诋毁,编造或传播关于欠款人的不实负面信息,如说欠款人是骗子、老赖等,损害其名誉和声誉。
信息曝光,在网络平台、社交媒体或其他公开场合曝光欠款人的个人隐私信息,包括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借款记录等,给欠款人带来极大的困扰和精神压力。
诱导欺诈
诱导以贷还贷,劝说欠款人通过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来解决逾期问题,导致欠款人陷入更深的债务困境。
冒充公检法,假冒警察、法官、律师等身份,向欠款人发送虚假的法律文件或进行恐吓,让欠款人误以为自己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从而产生恐慌心理。
非讼催收
电话催讨,电话催款员应具备专业知识、沟通和谈判技巧,以及一定的权力,用以在谈判过程中决定是否可以打折、延期等。
书面催讨,包括信件、传真等方式,作为未来诉讼仲裁的证据。
当面催收,对于欠款金额较高的债务人,采用面访进行催帐。
索要确认函和书面付款计划,作为未来诉讼的书面证据。
个人催债手段
利用行政干预手段协助讨债,通过债务人的上级领导机关对债务人进行说明教育。
向法院起诉,借助法律的力量实现自己的债权。
借款人逾期后每日催收电话超过3个以上,催收来电不在时间段。
曝光借款人个人信息。
逾期后逾期费高于银行规定逾期利率。
采用诱导方式让借款人去其他平台借款归还本平台借款。
采用非法软件短信电话轰炸借款人手机号码。
冒充国家执法机关工作人员对借款人进行恐吓、暴力催收等违法违规行为。
合法手段
债权人可以上门与债务人协商。
邀请第三人作中间人,对双方进行调解。
债权人上门追讨债务的,应注意保护自身合法权益,避免触及法律法规的规定。
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督促程序,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向债务人发出限期履行给付金钱或有价证券的支付令。
建议欠款人在面对催债时,应保持冷静,了解自己的权利,避免被不合法的催收手段所困扰。如有必要,可以寻求法律援助或向相关部门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