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澳门再向居民发万元现金,重视“一老一小” 2025-04-15 14:33:00 “中国澳门是一个外向型、高度依赖旅客及旅游博彩业的城市。经济环境急剧转变,必然会影响旅客消费能力。”澳门将有哪些“开源节流”的新政策?文|《财经》记者 焦建编辑 | 苏琦4月14日下午,中国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岑浩辉于澳门立法会发表上任后首份施政报告。在延续此前多项惠民措施基础上,该报告还涉及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合作、成立基金公司促进投资,以及如何应对关税战风险等多方面内容。整体而言,此份题为“革新谋发展,奋进开新局”的施政报告就中国澳门特区政府的施政总体思路归结为加力多元、改善民生、提升治理、融入国家。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发言人则于同日表示:澳门特区第六任行政长官岑浩辉发表首份施政报告,充分展现新一届澳门特区政府改革创新、实干担当、锐意进取的施政理念。“解民忧、纾民困、惠民生,全力为民创造美好生活。本届政府将坚持把居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居民的柴米油盐放在心上,用心解决好广大居民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不断实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岑浩辉指出。此番表态亦有一系列实质性落地动作,以当地多年来延续的惠民政策为例,今年其仍然包括多方面内容:将继续发放现金分享计划且金额不变,符合条件的永久性居民1万元(澳门元,下同)、非永久性居民6000元,此举预计将共涉及74亿元。在此基础上,为回应市民提出的调升养老金和敬老金诉求,体现重视“一老一小”,澳门的政策还包括将敬老金调升至每年1万元、养老金调升至每月3900元,创设育儿津贴、出生津贴调整至6500元等。“参考社会保障制度给付恒常调整机制,并因应澳门近年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调升养老金及其他社保给付的金额。”岑浩辉对此表示。在通过资助及产假鼓励育儿积极应对少子化问题方面,澳门今年的政策亦是多管齐下:首先,创设育儿津贴,向澳门永久性居民中未满3岁的婴幼儿每人发放每月1500元津贴;其次,由社保基金发放的出生津贴、结婚津贴分别调升至6500元及2200元;第三,制订托儿服务发展方案,致力提供持续且优质的托儿服务,分担双职家庭照顾幼儿压力;第四,将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开展增加产假和年假日数的研究。如此一系列支出背后,岑浩辉也分析了中国澳门在应对关税战时所应进行的准备,以及未来如何做到财政方面的可持续。“美国加关税等措施,对中国澳门的直接影响不大。但由于中国澳门是一个外向型、高度依赖旅客及旅游博彩业的城市,如经济环境的急剧转变,必然会影响旅客的消费能力。特区政府今年财政预算中,博彩业首季收益已未能达到预期目标,若其后收益仍未能达标,将会直接影响整个财政基础。”岑浩辉在记者会上透露,“特区政府必须居安思危,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充分准备和预案。”岑浩辉也预告了今后可能进行的一系列政策调整方向。以前述全民普惠的现金分享计划为例,据其透露:2008年当地推出该计划的目的,是应对高通胀、金融危机的临时性支持计划、并非长期普惠性福利政策。该现金分享制度已发放17次、涉及921亿元。“今年继续发放现金分享计划,金额不变,预计涉及共74亿元,约占政府刚性开支约一成五,支出费用‘厉害’。”岑浩辉称,近年来当地社会对现金分享有好多意见。现金分享计划今年不会取消,但具体如何完善仍未有定案,待完成施政方针辩论后,澳门特区政府将广泛听取咨询公众意见。除了可能进行的“节流”,中国澳门特区也在进行“开源”政策准备,目的是解决当地多元产业发展与社会预期的落差。在此之前,新一届澳门特区政府已表示将围绕“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定位及“1+4”多元产业发展方向,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方面展现更大作为。“横琴在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上依然存在差距,澳门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将逐渐显现,经济恢复及转型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也将不断出现,对未来经济发展形势必须审慎研判。”岑浩辉指出。据《财经》记者获悉:澳门特区政府正在研究成立政府控股的公司或基金,助力企业、商品、资本“走出去、引进来”,带动资本投资和贸易往来,促进中国与葡语国家在现代金融、绿色环保、跨境电商、数字经济等方面合作。在阐释该基金的主旨思路时,岑浩辉也指出:澳门将加大财政投入,加快研究设立政府产业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创设机制物色符合澳门长远发展的项目进行投资,吸引项目及企业落户澳门,助力新兴产业生态建设。有相关学者认为,此举应可借鉴中国香港特区此前成立的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经验。该公司于2022年注册,近年来一直公开阐释其“双重任务”,即一方面要争取合理投资回报,同时也要发挥资本引导和杠杆力量,吸引科企落户、扎根中国香港。责编 | 张生婷题图 | 新华社 本文分类:实时讯息 浏览次数:0 次浏览 本文链接:https://m.mbbk.net/news/pKqM3Lzgbl.html 上一篇 > 透过3个经济指数看信心 下一篇 > 入汛标准是什么?广东为什么有2个汛期?一图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