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红脉润桑梓:首羡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江苏师范大学敬文书院微光如炬社会实践团队走访首羡镇

红色沃土上的青春足迹

晨曦微露,首羡镇红色纪念馆前已排起蜿蜒长队。江苏师范大学敬文书院红色调研团队成员们前往江苏丰县首羡镇展开实地调研。成员们带着采访本、录像机等设备,跟随镇干部的脚步,推开漆色斑驳的木门——门楣上“丰县县委抗战时期旧址”的鎏金大字,在晨露浸润下更显庄重,成员们胸前佩戴的团徽在晨光中闪烁。

踏入纪念馆,一股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件件饱经风霜的实物,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调研团队成员们被深深吸引,或驻足凝视,或低声交流,试图从展品中汲取历史的养分。“这是当年葛步海同志穿过的中山装。”镇干部向我们徐徐讲述首羡镇的红色历史:“我们首羡镇张后屯村地处苏鲁两省四县交界,属湖西革命老区基点村。抗日战争时期,张后屯村为丰县县委主要办公地之一,县委在此发展组织、传播真理、唤醒民众,开展对敌斗争;当地群众积极踊跃参军支前,掩护革命干部,养育军烈子弟,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军民鱼水情。”

玻璃展柜中的铜制油灯,灯体斑驳的铜绿里沉淀着80载光阴。一本本墨迹斑驳的旧工作本,记录了当年的波澜壮阔……这些旧物仿佛是一扇扇穿越时空的窗,让调研团队成员们得以窥见那段峥嵘岁月中的点点滴滴。油灯虽已黯淡,但它曾照亮过革命者们深夜研讨策略的身影;旧工作本上的字迹虽已模糊,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坚定信念与不屈精神却历久弥新。每一件展品都是一个故事,每一段历史都是一份传承。在布满弹孔的土坯墙前,成员举起相机,镜头里,阳光正穿透弹孔在地面投射出星芒。

红色基因激活发展密码

“革命遗址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传承。”首羡镇张后屯村村干部在访谈中动情讲述。作为苏北地区重要的抗日根据地,首羡镇拥有丰县县委抗战遗址、地道战文化体验园等红色资源。过去,这些遗址因缺乏系统保护而逐渐湮没于荒草;如今,通过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地图”、修复遗址、建设陈列馆,首羡镇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

地道战文化体验园里,团队切身了解了“历史现场”的活化实践。通过声光电技术还原战斗场景,游客可钻入百米地道,体验抗战时期的艰险。“过去这里只有几块纪念碑,游客寥寥无几。现在年接待量超7万人次,年轻人也能在这里读懂历史。”讲解员介绍。首羡镇还推出“红色研学+农事体验”套餐,将革命故事与农耕文化结合,吸引学校、企事业单位参与,让红色教育更接地气。可谓是:烽烟虽散,英魂长存;红脉永续,桑梓常新。在三公里红色文化圈计划里,“让老党员讲传统,让年轻人闯新路”的模式成果显著,红色基因与高新科技一起,激活了革命老区的时代发展新密码。

澎湃而起的共富春潮

沿着曲折的乡村道路,首羡镇生态园的智慧农业展厅展现出崭新的面貌。玻璃温室中,采用立体栽培技术的草莓在LED补光灯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鲜艳,物联网监控屏幕上实时展示着温度、湿度、光照等关键环境参数。“这些草莓利用熊蜂进行授粉,果实自然成熟,甜度可达12度以上。”生态园的技术人员摘取着如同红宝石般诱人的果实,热情地邀请调研团队品尝。这位技术人员,作为众多返乡创业者的典型代表,不仅在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更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成为了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和发展的关键力量。

曾经的泥泞小径经过岁月的洗礼,如今已经蜕变为一条宽阔的幸福大道,基础设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路灯明亮,不仅极大地方便了民众的日常出行,也成为了连接城乡、促进经济交流的重要纽带。基础设施的显著改善,不仅极大地便利了民众的生活,也吸引了众多游客的驻足,纷纷前来体验乡村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民风。这不仅促进了民宿、农家乐等产业的繁荣发展,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乡村的面貌因此焕然一新,处处洋溢着幸福和希望的气息。

从“离乡务工”到“返乡创业致富”,人才的回归为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过去,许多年轻人毕业后多选择前往城市寻求职业机会,而今,随着家乡机遇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决定回乡创业。他们带回了先进的知识和理念,与家乡的红色文化和自然资源相结合,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据初步统计,近三年来首羡镇有超过120名返乡青年投身创业,带动了500余名村民就业。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发展模式下,共富春潮澎湃而起,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正在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

红脉永续桑梓常新展新景

当夕阳为张后屯村镀上金边,调研团队在村口老槐树下与张后屯村告别。树干上“乡村振兴模范村”的铜牌与“抗战纪念树”的铭牌交相辉映。在返程大巴上,成员们交流分享着这次实地调研的收获:“红色旅游不是简单的参观,而是要让历史‘活’起来。”“生态园的三方协作模式,真正实现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提升,更是文化和精神上的传承与创新。”……大巴缓缓驶离村庄,但张后屯村的美丽景象和村民们的热情好客却深深印在了每个成员的心中。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但乡村振兴之路却从未停歇。在这片红色沃土上,青春的力量正在汇聚,新的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乡村振兴步履不停。首羡镇的故事,是千千万万乡村的缩影,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生动答卷。首羡镇的实践证明,红色基因与绿色发展能够实现完美的结合。当智慧农业与红色记忆相遇,当青年创客与银发党员对话,这片曾经浸润着革命先烈鲜血的土地上,正茁壮成长着乡村振兴的繁茂枝叶。随着红色农旅小镇建设的推进和数字化赋能的深入,首羡镇也必将谱写更加激动人心的振兴篇章: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绿色发展成为源源不断的动力,让这片红色热土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责任编辑:蔡彬 张海赫(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