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让老年人“愿意掏钱”又“掏得起钱”

编者按:“十四五”规划首次明确提出“发展银发经济”。2023年12月,“发展银发经济”首次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今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昨天,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

为何银发经济变得如此重要?中国又该如何发展银发经济,使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政策制定参与者、相关领域研究者,希望通过他们的视角,带大家深入理解银发经济。

根据国办2024年1号文件,即《关于发展银发经济 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银发经济被概括为“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银发经济的内涵是什么?我国政策应如何调整才能释放银发经济的潜能?

对此,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专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原一级巡视员郝福庆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副主任沈迟。

“银发没有经济”是认知偏差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在把握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遇方面,我国提出了要发展“银发经济”,从而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如何理解和把握“银发经济”的内涵?

郝福庆:我是《关于发展银发经济 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的起草人之一。当初在起草的时候,我们就考虑到了实际操作的情况,对银发经济的业态进行了梳理,使其简便易行。所以,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我们将银发经济的类别简单分为“衣、食、住、行、用、康、养、文、旅、服”十个领域。前九个方面相对直观易懂,而“服”的概念主要面向机构,涉及金融服务(如保险和理财)、咨询服务、专业培训服务、交流平台服务、行政管理服务等。

从更广泛的视角看,银发经济不仅构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还形成了生态圈、若干产品集和标准系。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有些人认为,“老年人都不舍得花钱,银发没有经济”,您如何看待这个观点?

郝福庆:有这样的观点,是因为一部分人的认知有偏差。当“60后”逐步退休后,其经济状况普遍好于“50后”“40后”“30后”等,且消费意愿更高。网络消费数据已经显示,近年来,老年人群体消费呈上升趋势。未来,退休工资比较稳定的“60后”群体退休后,其消费受经济波动的影响将变小。

沈迟:老年人攥紧钱包,本质是对医疗和养老保障的深度焦虑。未来,若要激活银发经济的需求,必须更加重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发展银发经济要注意“五个不能”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在发展银发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纠正哪些认知偏差?

郝福庆:首先,不能将银发经济片面理解为养老院建设等相关内容。银发经济涉及老年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衣食住行、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发展时需全面综合考量,不能仅关注养老院这一局部。

其次,建设养老院不能只追求豪华设施和优美环境,服务质量才是关键。应更多考虑老年人实际需求和生活便利性,为其打造实用、舒适的生活环境。

第三,养老服务不能是“过度关怀”,要遵循老年人独立、参与、照顾、自我实现与尊严相平衡的原则,给予其适度帮助,让老年人保持自理能力,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第四,不能过度依赖智慧养老产品。养老服务核心是人对人的服务,是有温度的服务。目前智慧养老还不能替代人工服务,而应作为辅助与人工服务相结合,减小劳动强度,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五,发展银发经济不能单纯依靠政策补贴和土地供给。政府政策保障固然重要,但市场驱动和创新不可或缺。在金融方面,养老金融不能局限于简单业务,要丰富金融工具,如拓展普惠养老专项贷款试点范围,研究支持银发经济产业园区的政策,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

未来十年,随着第二次人口出生高峰的人群加入老年队伍,我国老龄化进程将会加速,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任务更为艰巨。规模庞大的老年群体因身体健康状况差异、经济条件不同、兴趣爱好有别,其对养老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必然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不断丰富养老产品和养老服务种类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既然银发经济是经济链条,如何才能让老年人“愿意掏钱”又“掏得起钱”?

郝福庆:首先要进行业态创新,这是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的必然要求。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积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养老领域的应用,促进医康养文旅深度融合,形成“养老服务+N”的新业态模式。

比如,通过“互联网+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线上服务;通过跨界家政企业等新型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的生活照料服务等。这些业态融合创新不仅拓宽了养老服务的边界,还提升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可以为老年人创造更加丰富多样的养老体验,这样才能让老年人“愿意掏钱”。

其次要进行产品服务的创新,这是提升养老质量的核心环节。要不断丰富养老产品和服务的种类,特别是在康复辅助器具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以满足老年人不同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同时,注重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到服务的流程、标准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确保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高效的产品和服务。

只有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降低成本,才能让老年人“掏得起钱”,从而提高其生活品质和对养老生活的满意度。

最后,发展银发经济要坚持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集群化方向,走好智慧化、融合化、专业化、法治化的路子,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确保银发经济这艘巨轮扬帆启航、行稳致远。

原标题:《让老年人“愿意掏钱”又“掏得起钱”——发展银发经济思考(下)》

栏目主编:樊江洪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邵竞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张煜 余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