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新丽传媒田甜:市场增量在新的选题
田甜对于电影有种显而易见的热爱。
她是阅文集团旗下新丽传媒高级副总裁、新丽电影联席CEO,常年泡在片场。作为制片人,田甜参与的项目包括《抓娃娃》《热辣滚烫》《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我和我的父辈》《来电狂响》《西虹市首富》《羞羞的铁拳》《情圣》《夏洛特烦恼》等热门影片。
“具备极强的项目管理和商业判断力,在作为制片人的同时兼具艺术追求和敏感的人文关怀。”作为工作搭档,新丽传媒高级副总裁兼新丽电影CEO李宁如此评价田甜。
现在,电影市场正在激烈的转型期。
2025年春节档票房、观影人次双双创下历史最佳纪录,背后主要受《哪吒之魔童闹海》推动。在2025年清明档,票房同比下滑55.1%,档期内没有爆款。
在短视频冲击下,电影市场两极分化越发显著。
所有电影公司都在进行调整,新丽传媒亦不例外。
背靠阅文集团,新丽传媒的电影业务将去向何方?2025年4月,在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举行期间,田甜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独家专访。
《21世纪》:现在电影市场正在走向两极分化,这有影响新丽的项目节奏吗?
田甜:新丽每次对自己的选题都非常的慎重。在选题经过重重评审之后,才会匹配进入到创作中。在创作过程中,主要也是以找到合适的创作者、合适的演员、合适的商业化运作的方式推进。所以从一开始我们没有疯狂的扩张项目,到现在也没有疯狂的减少,就是一个稳步前进的过程。
《21世纪》:从投资的绝对值来看,新丽的电影项目相对往年变化如何?
田甜:选题的部分是更丰富的。落实到投资的部分中,稳中求进,相对持平。
《21世纪》:随着市场变化,新丽的项目过会标准有变化吗?
田甜:原来的标准就很高。我们会在内容和制作层面做好每个环节的控制。比如,内容环节在选题剧本上要遵照以好故事为前提;在制作环节,在保证制作效果上有更加严格的成本控制。
现在项目周期有变长,对剧本打磨的时间更久了。在制作周期,我们会在一个非常严苛的标准内,通过精细化的方式压缩成本。
《21世纪》:市场变局下,新丽的项目对演员选择标准是否有变化?
田甜:在演员的甄选方面我们的选择标准变化不大,依然是在非常优秀的演员里面挑选最合适的。
核心还是回归到创作本身,工作内容围绕着创作者、编剧、导演。所以在这几位一体的情况下,我们来去选择演员。
《21世纪》:市场变化下,演员成本有下降吗?
田甜:肯定是有变化的。我们能看到整体项目的开机数量是有所下降的,演员们也会觉得工作机会是比原来减少的。
但这也存在着两极分化。一些表现好的新人和非常头部的艺人机会多一些。腰部项目和腰部演员的机会同比是减少了。
《21世纪》:现在头部演员的费用有变化吗?
田甜:其实对于目前头部的演员来说,在做项目筛选时也是非常谨慎的,第一,大量的剧本会去找到他们,第二他们也会非常认真地在审视剧本是否真实的能打动他们的,他们才会去接。
当前我们的合作方式也在变化。很多时候,如果头部演员真的喜欢这个剧本,大家一起来做这个项目,(回报)往后放一些,我们把它叫做后验。就是希望大家一起能够把盘子支起来,能够让这个作品有机会进入到下游,进入到观众视线里,希望产业蓬勃发展。
《21世纪》:市场变局下,宣发成本有变化吗?
田甜:总盘子没有收缩。因为我们的项目首选放在重要档期,所以宣发成本不可能去锐减,但宣发环节会更专业化更细致化。
现在短视频渠道和口碑传播非常的重要。我们也会调整宣发的一些策略,包括一些宣发预算。原来我们宣发投放分类可能有三大项,现在在视频类这一项可能就要分了很多个小的细项,更细分。
现在宣发期后移,之前在上映前有三个月消化期,现在是一个月。前期的宣发周期减少了,后期的宣发周期增长了。
《21世纪》:市场走向两极分化,大项目的风险也变大了。大项目一般匹配大导演,如此市场变局下,项目话语权是否在重新分配?
田甜:这是需要专业团队去把控的。从投资层面,阅文集团及新丽传媒有着非常专业的投资过会体系和机制。另外,我们也有非常专业的制作和宣发的团队。
这是一个磨合的过程。我们会在不同的项目创作中积累经验,这些经验也会放在下一次创作中。像我自己,就会永远都在一线。在这么多项目里面摸爬滚打,肯定能够总结出来一套能够适配导演和主创团队的一些规则。
所以,不是说把一个项目直接交给了导演就不管了。而正是因为我们有非常专业的团队,一定可以提出来专业的意见和建议,然后通过跟导演以及主创沟通后运用到作品中。
《21世纪》:市场增量在哪?
田甜:市场增量就在创新。在不同的类型,在新的选题,在新的故事,在独特的视听里面,这些是增量的可能性。
首先是新的选题。因为我们一直有非常充沛的选题库,再加上有阅文有那么浩瀚的IP库,所以我们在选题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选择。
未来很重要的趋势就是新的选题和与之匹配的独特的制作。我们会一直坚持把选题和好故事放在第一位,然后匹配优秀且合适的主创,以及宣传、发行等等团队。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