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上海杨浦有扇“欧洲之窗”

“欧洲之窗”是杨浦区图书馆培育十年的成熟阅读品牌,致力于“让阅读遇见世界”。

思想史家如何开展工作?思想史离我们的日常生活真的很遥远吗?

5月24日下午,上海杨浦区图书馆“欧洲之窗”项目携手上海人民出版社,邀请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张智作为嘉宾,为读者带来“寻觅时空间的观念:关于欧洲思想史的再思考” 主题讲座。此次讲座是“欧洲之窗”为第24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专门策划的活动。

讲座现场

讲座上,张智以欧洲近代思想史为例,着重介绍思想史研究的各种理论和方法。他首先从夏尔丹的画作《喝茶的女士》出发,带领读者领略历史学家的思维方式。他介绍了思想史家巴克森德尔的研究:巴克森德尔将这幅画视为特定时代的“思想装置”,反映了笼罩整个时代的观念和知识。他指出画作中清晰程度的递次变化,夏尔丹有意识地让画作的一部分清晰,而另一部分则模糊。思想史家将画中的光影描绘与牛顿的光学、洛克的感觉论相关联,试图由此解读画家的意图——不是“反映自然”,而是“捕捉感觉”。

夏尔丹画作《喝茶的女士》

“这就是思想史家解读史料时的特殊着眼点,”张智接着提出了思想史研究方法的一些中心问题,“文本与语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分析语言与行动、话语与事件之间的关系?社会变化和语言变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应该使用哪些史料?”

以这几个问题为轴,张智分别介绍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占据思想史学术讨论中心地位的剑桥学派(语言语境主义),以及因反对剑桥学派而提出的“思想的社会史”、民众思想史等。比如,剑桥学派关注语言的语境,“思想的社会史”强调“社会语境”,民众思想史以社会不平等的存在为前提;史料方面,剑桥学派不拘泥于传统经典文本,“思想的社会史”将史料范围大大拓展,民众思想史则将行动和组织模式视为解读对象。

在张智的论述中,思想史不再是一副枯燥的模样。“思想史也并非脱离日常生活,其研究方法会给我们每一个人带来启迪,使我们从既定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并更好地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

“期待未来公共图书馆与出版社能有更多新型的活动合作,让中外好书的智慧照亮更多市民读者的文化生活,共同渲染这座城市的书香氛围。”张智说。

澎湃新闻记者 薛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