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医点名:“枣核型身材”的人易招病

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一种身材的人:腹部以上纤细,小腿不粗,但就是腹部和大腿肉很多。

中医认为,这类“枣核型身材”的人,不仅视觉上显得壮硕、臃肿,还容易百病丛生。

《生命时报》综合中医专家观点,解读枣核型身材带来的健康弊端,并总结一套调养方法。

“枣核型身材”更易患4类病

纵观人体经络,腹部有11条经络,其中7条为阴经,4条为阳经。十二经脉中阴经的交接恰好集中在腹部,使得腹部成为“阴中之阴”。广东省佛山复星禅诚医院中医内科主任中医师黎家楼表示,在中医看来,阴属寒,寒则凝,凝则血行不畅,气机阻滞。

对于“枣核型身材”的人来说,腹部、大腿脂肪堆积会加剧寒湿的滞留,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久而久之,易招来外邪,滋生多种疾病。

脾胃失调

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腹部脂肪过多易生湿,湿气困脾,影响脾胃运化,甚至引发消化功能紊乱,导致食欲不振、腹胀、便秘、腹泻等问题。

腰腿疼痛

这类人腹部脂肪堆积,大腿也较粗壮,这提示下焦湿气较重,易导致腰腿疼痛、下肢沉重乏力。湿气长期困阻于大腿,使得气血运行受阻,难以下行至小腿,加剧了“上重下轻”的身形特点。

也就是说,小腿细并不等于健康,可能是气血运行受阻、肌肉量不足的信号。

心血管病

“枣核型身材”的人多属痰湿体质,脾虚则湿聚,湿久化痰,痰湿阻滞体内,容易导致肥胖、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问题,最终可能诱发心血管病。

乳腺增生

腹部脂肪堆积会影响带脉功能,使湿气滞留,从而导致体内肝气郁结、冲任失调。“枣核型身材”的女性,易出现乳腺增生、月经不调等问题。

4种习惯养出枣核身材

“枣核”身材是如何形成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张路表示,这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脾肾不足,痰湿瘀阻,诱发肥胖。

以下生活习惯,会帮你“养”成这种身材。

饮食失节

脾主肌肉,主运化,过食油腻、寒凉或暴饮暴食,都会使脾失于运化,气机阻滞而生痰湿;腹部居于中焦,水谷精微无法运输周身,会化生脂肪,囤积腹部。

劳逸失度

运动过少或疲劳过度导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脾失健运则水谷精微输布失常,水液停留化为痰浊,膏脂内积,聚于脏腑致人腹部肥胖。

环境寒凉

冬天不注意保暖,夏天习惯了吹空调,让人长时间在“凉”中度过的。寒湿之邪侵袭人体,阳气受损,脾为湿困,形成寒湿体质。

情志失调

压力大,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中焦气机升降失调,肝木克脾土,就是指平时急躁易怒的人,根据五行相克理论,会出现脾胃病的情况,严重者还会出现暴饮暴食而导致肥胖。

拥有枣核身材该如何调理

如果已经是这种身材的人,黎家楼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改善。

No.1

适量运动,增肌肉量

脾主四肢肌肉,建议结合力量训练(如深蹲、臀桥、核心训练)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行),提高肌肉含量,从而增强脾胃运化痰湿的能力。

No.2

调节情绪,疏肝解郁

学会释放压力,深呼吸、旅行、瑜伽、听音乐、参加社交活动等都是不错的减压方式,有利于保持情绪稳定。

No.3

饮食调整,健脾祛湿

“枣核型身材”者多脾虚湿盛,需减少高糖、高脂肪、寒凉生冷食物的摄入,避免脾胃受损、湿浊内生。

可适当多吃健脾祛湿、温阳化气的食物,如山药、薏仁、茯苓、冬瓜、红豆、陈皮、生姜等,促进脾胃运化,减少脂肪堆积。

No.4

艾灸温阳,拔罐祛湿

可通过艾灸来温阳散寒,推荐艾灸带脉、神阙、关元、中脘、足三里、脾俞等穴位,以促进气血流通、化湿消脂。

拔罐可帮助调节脾胃功能,排湿通络,可选择在脾俞、胃俞、肾俞、大椎等穴位拔罐。

No.5

中药调理,散寒化湿

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健脾化湿、温阳散寒的中药方剂,如四君子汤、苓桂术甘汤、参苓白术散等,以改善脾胃功能,提升代谢能力。▲

本期编辑:王晓晴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