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列车医生“蒸”战高温

骄阳似火、酷暑难耐。7月7日,武昌客车车辆段的整备场犹如一个巨大的蒸笼,热浪扑面而来,一趟趟列车卷着热浪缓缓驶入股道。

进入暑运以来,湖北省内宜昌、恩施、荆门、利川等地临客、旅游专列大量开行,检车员平均每天技检作业12趟车,工作量比平时增加了30%。高温下,他们在几十度的地沟内、车顶上检修作业,确保每一趟列车安全正点。


整备场上,客车检车员许立业遵循着师傅黄望明传授的检修秘诀:不少走一步、不少看一眼、不少敲一锤,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走进股道,一股热浪扑面而来,犹如置身蒸笼,汗水顺着鼻尖不停地往下滴。许立业俯下身,钻入车底,仔细检查车辆的转向架、制动装置、轮对、车钩等关键部位。车底空间狭小,光线不足,许立业借助手电筒弓着腰作业,锤子落到哪里眼睛就看到哪里,每一个动作都很标准、迅速。不一会,汗水很快湿透了工作服,豆大的汗珠顺着工作帽帽檐往下滴,工作服领子结满了白色的盐渍,他顾不上休息,依然专注着检查每一个配件、每一个螺栓、每一处焊缝。


“高温下,车辆金属部件容易出现应力疲劳、制动管和金属软管橡胶配件容易出现老化现象,故障更容易‘隐藏’,必须得全神贯注。”许立业一边说,一边查看制动软管连接处是否漏风。

“列车软管连接处橡胶皮碗经过高温炙烤疑似出现老化。”突然,许立业发现其中一节车厢的制动软管存在轻微漏风现象,经过反复确认,他把问题录入PDA系统,并通知维修班组及时进行处理。这是他今天上午检查的第三趟车,为了防止中暑,他掏出一小瓶藿香正气水一气喝完,然后擦了擦脸上的汗水,扶正胸前的党徽,继续朝下节车厢走去。

一个小时后,一趟列车全部技检作业完毕,许立业和同事满头大汗,脸被晒得通红,浑身湿透的工作服在高温下干了湿、湿了干,他们趁着下趟车调车的间隙,走进间休区,拿起一瓶冰镇的矿泉水一饮而尽。许立业说:“从早上到晚上,他们平均每人要检查70辆车,弯腰100余次,步行2万多步,长时间在高温下作业,要及时补充水分,平均一天要喝6瓶矿泉水,为了防止中暑,每个人的身上都会携带人丹、十滴水、速效救心丸等防暑降温药品。”

20分钟后,列车调车作业完毕,许立业整理好工具装备,再次走进热气腾腾的“烤”场,不一会,他们的脸上又是满头大汗,叮叮当当的检车锤敲击声旋律又在火辣的整备场再次响起。

(通讯员王世龙 苏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