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大河长歌
5月20日晚,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原创音舞诗画《大河长歌》在李沧剧院精彩首演。这部以黄河文化为脉络、山东精神为核心的艺术作品,既是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创新实践,更是新时代黄河精神的艺术化表达。通过“源起—奔腾—交融—入海”的叙事结构,融合舞蹈、声乐、诗词等多元艺术形式,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
据介绍,创作团队历时四个月沿黄河流域深度采风,足迹遍及青海星宿海、河南、山西、东平湖至东营入海口。通过采集300余项民间故事、非遗技艺,建成《黄河流域文化资源库》,将黄河治理史上的真实事件转化为14个艺术单元。其中《繁星•清泉》以肢体语言诠释文明起源;《砥柱》用鼓子秧歌展现治黄精神;《归海》以现代舞演绎生态保护理念,形成“艺术创作+思政教育”的双向赋能模式。在艺术创新层面,作品突破传统舞台边界,藏族《打阿嘎》的夯土韵律与蒙古族《草原扎鲁》的奔放舞步形成时空对话,情景朗诵《大河之子》与交响合唱《保卫黄河》实现诗乐共鸣。全息投影再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阔场景,动作捕捉技术复现古代治水智慧,使传统文化焕发现代魅力。
音乐与舞蹈学院将创作过程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师生参与9个原创节目的编创。该作品的诞生标志着学院探索出“艺术赋能+数字创新+产教融合”的三维发展模式,这种“项目化教学”模式使参演学生在真实创作中提升专业能力。作为“行走的思政课”重要成果,《大河长歌》首演后即启动沿黄九省巡演计划。这场以艺术之笔绘就的文化传承新画卷,正谱写着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职业教育篇章。
























(半岛全媒体记者 何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