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食闻】山西垣曲: 丰富“物种基因库”,向森林要食物
被誉为华北“物种基因库”的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45.4%的森林覆盖率与161万亩林业用地,为经济林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日,记者走进垣曲县,深入了解当地森林食物的发展现状,探寻其在产业升级、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等多维度交织下的发展脉络与未来走向。
构建经济林产业体系
在垣曲县华峰乡黄河村核桃种植示范园,核桃树枝头新芽萌发,部分已结出青豆般大小的果实。核桃园里,两名工人正忙着为核桃树喷施水溶肥,树干统一涂刷了红色长效保护剂,身披红妆的一排排树木成为春日林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我们使用的水溶肥富含氨基酸,能抗旱抗冻、保花保果,眼下,这些管护措施至关重要。”华峰乡林业站站长申俊杰介绍,这块示范园占地20亩,主要种植了礼品二号、清香两个品种。技术人员通过扩大行间距、株间距,改善了核桃树通风透光条件,同时,实施了精细化管理。相比普通核桃园,示范园的产量明显提升。
自2010年起,垣曲县大力发展核桃经济林产业。历经多年耕耘,礼品二号核桃凭借优良品质畅销陕西西安、甘肃兰州等地市场,垣曲县也由此跻身全省核桃种植重点县行列。今年,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将垣曲50亩核桃园列为试点,以每亩1484元的补贴推进高标准管理,探索标准化种植模式的推广路径。
在产业发展进程中,垣曲县始终秉持“扩基地、强管理、创品牌、增效益”的思路,构建起规模化、标准化的干果经济林产业体系。以礼品二号、香玲、清香为主的纯品种核桃生产基地,以大红袍为主的花椒生产基地,以及青皮核桃产地销售市场渐成规模。截至去年底,全县核桃总产量达1.92万吨,产值近3.5亿元;花椒总产量3705吨,产值超1.4亿元,成为富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今年,垣曲县投入29.52万元专项资金,聚焦清香、礼品二号等品种,开展核桃提质增效试点工作。
沿着蜿蜒山路,记者登上垣曲县英言镇英言村村西山坡,漫山遍野的连翘花竞相绽放,黄色的花朵点缀在绿叶间,形成一片黄绿相间的海洋。“我们村2016年引进连翘种植扶贫项目,如今已发展到2000亩,今年3月下旬进入盛花期。”英言村村委会副主任王小元介绍道,作为“短平快”的一种经济作物,连翘当年种植即可采收,四五年后进入丰产期。历经8年精心培育,这里的连翘产业早已成为村民的“摇钱树”。因为连翘的管护很简单,只需春季锄草、冬季修剪,堪称“省心又增收”的典范。
如今,每到连翘采收季,河北、湖南等地客商便纷至沓来,产品供不应求。令人欣喜的是,今年,石家庄一客商正在谋划将连翘叶加工成茶叶,英言村已与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为产业延链延伸带来了新机遇。2020年,英言镇政府引导村民扩种800亩连翘,第三年即创收300余万元。垣曲县政府顺势而为,通过乡村振兴项目资金补贴、协调金融贷款等举措,大力扶持连翘种植。
除连翘外,垣曲县以林权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多元化林下经济模式。2023年,垣曲县林业局争取到40万元林下经济项目补贴,依托栓皮栎资源,在县国有林场发展了1000亩野生木耳种植,当年采收干木耳1500公斤,创收50余万元。
如今,垣曲县林下经济已形成林药、林菌、林花、林苗四大特色模式,利用林地面积达3.67万亩。林药模式下,黄芩、柴胡等药材在1.2万亩林间茁壮成长;林菌模式中,0.28万亩林地孕育出木耳、香菇等优质菌类;1.3万亩林地变身菊花花海,成为林花模式的生动实践;0.76万亩核桃林下,红豆杉幼苗与大树共生,构建起独特的林苗生态。
多元养殖“绿”生金
在垣曲县王茅镇王茅村东窑居民组东坡的葱郁山林间,一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林下养鸡场已然成为“森林食物”的宝藏之地。院子里、树梢上、林下间,散养的土鸡在这里悠然踱步,此起彼伏的鸡叫声交织成欢快的乡村乐章。养鸡场场主、垣曲县凤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凤鼎农业公司”)总经理师江平更是忙碌不已,她为附近的养殖户抓小鸡苗,耐心讲解养殖要点,同时还为外地客户打包鸡蛋、安排快递发货……
2021年,师江平承包了600亩土地,起初种下核桃树,随后开始养殖散养土鸡、专注高品质土鸡蛋生产的创业之路。“我在林下不仅种过柴胡、苜蓿,如今还种植了连翘。林间的虫子、草籽,搭配玉米、豆粕、麦麸,再加上胡萝卜、南瓜等,就是土鸡丰富的‘自助餐’。”师江平回忆道,她刚返乡创业时,散养土鸡蛋每公斤24元,公鸡每公斤36—40元。随着公司产品畅销全国,价格也节节攀升。“如今,公司的土鸡不论斤卖,净重在1.2—1.5公斤的公鸡每只100元,超过1.5公斤的每只120元,散养土鸡蛋更是常年保持每公斤30元的价格。”
作为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师江平选择林下养鸡并非偶然。她发现,传统养鸡依赖外购饲料,成本高、风险大,而自家承包的林地就是天然的饲料库。在林业专家的指导下,她将鸡群散养山林,让鸡群自由觅食,鸡粪化作林木生长的有机肥料,形成了独特的生态闭环,实现了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更新与价值增值。
在垣曲县,林下养殖模式丰富多样,除了养禽,还有林下养畜、养蜂等特色产业。养殖户充分利用刺槐、连翘等植物资源,大力发展养蜂产业。垣曲县历山镇辖区有着上千种蜜源植物,土蜂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历山镇多数村庄邻近山区,自然花品类繁多、野生蜜源丰富,非常适宜养蜂。几十年来,各村百姓逐渐形成了养殖土蜂的传统,几乎村村都有养蜂户。土蜂蜜一年只采收一次,当地所产土蜂蜜色泽金黄、口味独特、营养价值高。
近年来,历山镇探索形成了“党支部+合作社+土蜂产业”的发展模式,以望仙、历山、近佛3个蜂产业村为基础,以蜂蜜加工厂为依托,辐射带动镇域蜂产业发展,蜂蜜产业规模逐渐扩大。截至目前,全镇蜂农有400余户,养殖土蜂8000余箱(窝),年产土蜂蜜20万公斤。
去年4月,山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西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正式拉开了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新一轮改革的大幕。方案聚焦“三权”分置,鼓励探索多样化的森林经营模式,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为垣曲县加力向广袤森林要食物注入了“强心剂”。
目前,垣曲县的林下养殖利用林地面积已超25万亩,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这片广袤的林下天地,正成为垣曲县百姓增收致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绿色“聚宝盆”。
(孟小平 范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