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首部“花儿”记录与研究专著正式出版
近日,由渭源县文化馆主编,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渭源花儿集粹与研究》一书正式发行。

该书47万多字,收录了渭源县省、市、县级“花儿”代表性传承人汪海娥、殷建章、王玉霞等人创作的,程俊珊、赵意立、漆鸿林等人搜集的“花儿”唱词近2000首,花儿研究领域知名学者和后起之秀的“花儿”论文16篇,“花儿”令调乐谱12种21篇,不同令调花儿演唱视频28个,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呈现渭源花儿的丰富内涵和魅力。

渭源县文化馆馆长 王宏
渭源县文化馆馆长王宏说:“花儿是活着的诗经,渭源是花儿的故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单位,渭源县文化馆紧紧围绕县委‘打造陇上重要的文化传承创新基地’这一目标,把挖掘保护传承弘扬渭河源文化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尽己之能,在近几年先后整理印刷或出版了《渭源文学作品集》《渭源民间故事》《渭源花儿集粹与研究》等非遗著作近10部,制作《渭源羌蕃鼓舞》等非遗纪录片8部,抢救性拍摄濒危非遗项目资料70多小时,对16个非遗项目进行了课程研发和活化利用,年接待研学及游客2.6万人次。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文化馆里有文化、文化馆里学文化、文化馆里享文化三步走的目标,深入挖掘研究保护渭河源文化,让渭河源头这张靓丽的名片越擦越亮。”

渭源是“花儿”的故乡,境内流行的“花儿”品种多样,“花儿”人才辈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渭源县一直坚持“花儿”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工作。2020年,省级非遗项目“高石崖花儿会”专项保护经费下拨,给予出版一本关于渭源“花儿”的专籍极大扶持。
成书过程得到了“花儿”传承人、“花儿”爱好者以及相关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协助,《渭源花儿集粹与研究》从征集、整理、校对到出版历时五年多,编辑过程中循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持原貌”的原则:选择文质兼美富有表现力的“花儿”;尽量保持民间“花儿”的原汁原味和地方特色,并对其中的方言俚语做了注释;为方便读者了解和爱好者演唱,对流传在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花儿”曲令收录了曲谱;录制了花儿歌手演唱视频,并制作成二维码,通过扫码读者可以直观欣赏渭源“花儿”。

《渭源花儿集粹与研究》系统、全面地挖掘和展示了渭源境内流传的“花儿”,使这些濒临失传的优秀民间文化遗产得以留存后世,这对于保护和传承渭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
记者:甘俊仁 陈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