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谨防干部的“夹生”现象

于春野

多给基层一些信任、少一些干预,多给干部一些宽容、少一些责备,多一些勉励、少一些负担,多一些“撑腰”“作主”,少一些“不教而诛”

“夹生”一词原指米饭没煮透,外头看着熟了里头还生。然而,在我们干部队伍中,有这样一些干部,他们表面看起来能应付差事,实际上思想跟不上趟、工作拿不出手、担子挑不起来,在思想上、能力上、作风上还“欠缺火候”,这也是在不同方面所呈现的“夹生”状态。

一些干部身上出现的“夹生”现象,表现形式各有不同。比如,有的自我感觉良好,对党的创新理论一知半解,对新形势不敏感,对新知识、新技术不学习、不了解,没有思想上的“一下子触动”,也没有“一揽子行动”;有的对最新政策一知半解、不清不楚,工作处于“似懂非懂、似明非明”的混沌状态;有的看起来有能力,但实际上常以“没干过”“没人干”等找理由不想干,也常依赖老观念、老套路、老办法说自己不会干,这种“身子进入新时代、能力还停留在过去”的干部自然也就干不成事。

这些“夹生”现象的出现最终导致的是工作落实不到位,甚至误导决策、好事办成坏事,极大影响了政策的落实落地和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口碑。之所以有这种“夹生”现象,有干部个人问题,也有客观原因。比如,有的干部党性修养不高、缺乏责任感,导致办理具体业务不用心、或是习惯于“临时抱佛脚”,敷衍了事地做工作、完任务。有的部门单位不注重干部梯队建设,干部培养缺少传帮带,交流轮岗不科学,导致有的干部被“赶鸭子上架”,陷入只能硬着头皮上的窘境。有的是当前考核制度倒逼强度不够,一定程度上缺少精准评价干部德、能、勤、绩等方面的更有效举措。

对症下药才有疗效。针对干部身上不同的“夹生”现象,多管齐下,激发其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帮助他们提升工作本领。用科学用人导向“纠偏”。比如,在考察考核干部中,加大“无任用”式考察力度,多走下去、沉下来,走到重大任务、重要工程、重点项目第一线,真正掌握第一手资料,克服当“二传手”和“道听途说”;要不断拓展和丰富谈话人员范围,不仅要听“管他的人”的意见,更要侧重听“他管的人”“他服务的人”的意见,特别注意要引导他们讲真话、道实情,而且要把多方了解到的情况加以印证和分析研判,给干部既“定性”,又“定量”。用精准教育培训“催熟”。一方面,通过理论武装、党性教育和党内生活进一步增强干部的理想信念、党性修养。另一方面,要充分了解目前党员干部主要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和模糊认识,针对性、分主题组织开展滚动式培训,让不想“夹生”的干部能够真正通过学习成熟。用担当作风“鼓劲”。唯有实干,方能干实。要培养担当实干的工作作风,不尚虚谈、多务实功,勇于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要设身处地为干部着想,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多给基层一些信任、少一些干预,多给干部一些宽容、少一些责备,多一些勉励、少一些负担,多一些“撑腰”“作主”,少一些“不教而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