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前她冻存了卵巢组织,如今完成解冻移植,她等待“幸福来敲门”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茜 通讯员 李文芳 孙美燕
睡前,小鱼(化名)都会在纸质版的日历本上画上一笔,这是每天的“功课”。
自从卵巢组织重新“装”回体内,她每月都会记录自己的月经周期,时刻关注着身体变化。“明明它就是我身体的一部分,现在却总觉得是‘孕育’出来的,等着它慢慢生长融合。”小鱼总会不自觉地抚上肚子。
7年前,小鱼被确诊为直肠肿瘤,为了降低放化疗的“杀伤力”,她冷冻了卵巢组织;婚后,渴望为人母的小鱼在医生的全面评估后进行了卵巢组织解冻移植,她满心欢喜地期待着一个小生命的降临。
这样的操作,要是放在多年前,几乎不敢想象。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突破,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就不断探索“如何在保命的同时保住女性的生殖内分泌功能及生育能力”这一国际难题。
2004年,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卵巢组织冷冻及移植技术孕育的宝宝健康诞生,标志着该技术在临床的成功。无疑,卵巢组织冷冻及移植就好比黑暗隧道里的一束光,给女性肿瘤患者保留了一份希望。
在浙江,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展了此项技术,为逐渐增多的重疾女性保存了生育的“火种”,等待着某一天“幸福来敲门”。

图片来源于ic photo
确诊直肠肿瘤
冻存卵巢组织3年后解冻移植
小鱼是浙江省第一例解冻卵巢组织移植的患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生殖医学中心和妇产科学科带头人张松英嘱咐团队成员密切关注她的动态,“她在肿瘤治疗后就闭经了,而卵巢组织移植后,月经已恢复且周期规律正常,今年是移植后的第四年。”
小鱼是浙江人。2018年,26岁的她被确诊为直肠癌,这对一个年轻人来说宛如晴天霹雳。当时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是,通过放化疗手段尽量缩小肿瘤再进行手术切除。然而,当时的小鱼未婚未育,加上放疗部位在盆腔附近,对局部脏器的伤害巨大。
保命,保存生育力,都要兼顾!
张松英给了一个解决方案——冷冻卵巢组织。冷冻卵子,需要通过促排卵获取卵子,明显时间不够;单身的小鱼更不可能冷冻胚胎;只能选择卵巢组织冷冻。“我们将切除你左侧卵巢,在体外冷冻保存;右侧卵巢移位固定,尽量远离盆腔放疗辐射来保护生育力。等你治疗结束后,有了生育需求,我们再把卵巢组织解冻移植回你体内,恢复内分泌和生育功能。”张松英细心地解释,又强调了一句,“技术是成熟的,国际上也有成功案例,我们一起努力。”
得到鼓励的小鱼接受了这一治疗方案。在完成生育力保存以后,小鱼立即进入抗肿瘤治疗,经历了放疗、化疗、手术等一系列治疗,病情得到控制,但是“大姨妈”不来了。婚后,经过肿瘤科医生和生殖科医生的联合评估,小鱼进行了卵巢组织解冻移植。
移植后,小鱼重新适应着“大姨妈”回归的生活,每个月都会认真记录月经的周期、经量,期待着小生命的到来。
在浙大邵逸夫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冷冻卵巢组织的78例患者中,最大的42岁,最小的不到2岁;覆盖了15种疾病,既有乳腺癌、结直肠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这样的恶性肿瘤,也有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度地中海贫血这样的血液系统疾病。
多种手段保存女性生育力
卵巢组织的冷冻需要抢时间
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每年新发肿瘤病例超过450万。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5年存活率显著提高。但抗肿瘤治疗会严重损伤女性的生殖功能,导致女性内分泌功能受损、生育能力降低甚至丧失。
“在我国,胚胎冷冻和卵母细胞冷冻是生育力保存的首选方法,也是成熟的方法。”张松英说。对于已婚且有生育意愿的,可以取卵后体外受精,冷冻保存胚胎备用。未婚有生育意愿的育龄期肿瘤女性,可以选择冻存成熟的卵母细胞。卵母细胞含水量更高,和冻存胚胎相比更容易受到冰晶和冷冻保护剂的化学损伤,所以冻存难度更大。
同样从事多年辅助生育的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生殖中心主任、生殖内分泌科主任朱依敏很有感触,“随着冻存技术的进步,用改良方法冷冻的卵子越来越接近新鲜卵子的发育潜力。”卵子冷冻和胚胎冷冻需要进行促排卵治疗,因此需要2周的时间窗,而卵巢组织冻存,无需促排卵、无需推迟肿瘤治疗时间,也是目前可用于青春期前女性和激素依赖性疾病患者唯一的生育力保存方法。“卵母细胞是孕育生命和产生雌激素的种子,卵巢组织冻存就相当于将种子和土壤一起保护。”
但是这并非适用于所有患病女性。朱依敏表示,冻存需要在卵巢处于健康活动状态下取出,一个因素是年纪,尽可能控制在35岁之内,另一个因素尽量抢在放化疗之前,否则就失去了冻存的价值。如果患者临床检查确诊癌细胞转移至卵巢或卵巢有恶性肿瘤、卵巢功能彻底衰退或处于疾病晚期或恶病质不能耐受手术,则不适合进行冻存手术。“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250例经冻存卵巢组织移植后成功妊娠的报道,这也给我们未来的治疗和研究打下了基础,坚定了信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