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恤费如何计算
抚恤金的计算方式主要依据死亡原因、身份以及在职或退休等条件。以下是详细的计算方法:
公务员
烈士或因公牺牲:抚恤金为全国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一年可支配收入的20倍,再加上本人40个月的基本工资。
因病去世:抚恤金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一年可支配收入的2倍,再加上本人40个月的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
事业单位
因公牺牲:抚恤金为本人40个月的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
因病去世:抚恤金为本人20个月的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
企业(含央国企)
在职人员:抚恤金基于所在省上一年度城镇居民每月平均可支配收入,根据社保缴费年数确定,一般为3到24个月。
退休人员:抚恤金根据在职时交了多少年社保,每领一年养老金,就少算一个月,最少能拿到9个月的抚恤金。
供养亲属抚恤金
配偶:每月可获得职工本人工资的40%,条件是配偶依靠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且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者工伤死亡职工配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计算公式为:供养亲属抚恤金赔偿金额 = 工伤死亡职工本人工资(元/月)× 40%。
其他亲属:根据年龄有不同的计算方式,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年龄在50周岁(含50周岁)以下的,按月发给的供养亲属抚恤金计算180个月。
年龄在50周岁以上至70周岁(含70周岁)之间的,按月发给的供养亲属抚恤金计算120个月。
年龄在70周岁以上的,按月发给的供养亲属抚恤金计算60个月。
工伤抚恤金
计算方法:依据工伤等级和当地政策,抚恤金系数从60个月到6个月不等,具体金额根据被抚养人月工资乘以抚恤金系数计算。
这些计算方法体现了国家对不同人群在抚恤金方面的不同政策,旨在保障遗属的基本生活,并对因公牺牲和工伤死亡的人员给予特别的照顾。在实际操作中,具体金额还需参照当地的具体政策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