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什么是限期治理

限期治理是指 由法定国家机关依法限定责任人在一定期限内治理并完成治理任务,达到治理目标的行政行为。其对象包括两大类:

严重污染环境的污染源

位于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的超标准排污的污染源,如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

限期治理制度是我国环境保护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其目的是治理已经产生的严重污染,恢复受损害的环境。该制度包括污染严重的排放源(设施、单位)的限期治理、行业性污染的限期治理和污染严重的区域的限期治理。决定权一般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做出,范围包括区域性治理、行业性限期治理和企业限期治理。限期治理的期限法律中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一般由决定限期治理的机构根据污染源的具体情况,治理的难度等因素来确定,其最长期限不得超过3年。

对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除依照国家规定加收超标排污费外,还可以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或者责令停业、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