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什么是应交增值税

应交增值税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时,按照国家税法规定计算并应向税务机关缴纳的一种流转税。增值税的征收对象是增值额,即销售额减去购进货物或接受服务的成本后的差额。企业作为纳税人,在每个纳税期内根据其经营情况计算出应交纳的增值税金额,并按时申报和缴纳税款。

计税依据

应交增值税的计税依据是商品(含应税劳务、应税行为)在流转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额。

纳税人

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根据经营规模大小及会计核算水平的健全程度进行划分。

计算方法

应交增值税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企业可选择其一,原则上不得更改。

方法一

应交增值税 = 销项税额 - (进项税额 - 进项税额转出) -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 减免税款 + 出口退税 + 简易计税

方法二

应交增值税 = 销项税额 - (进项税额 - 进项税额转出 - 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

会计科目

在会计科目中,应交增值税是“应交税费”会计科目的二级科目,并下设三级专栏,包括“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已交税金”等。

核算要求

企业应核算应交增值税的发生、抵扣、交纳、退税及转出等情况,并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同时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账内设置上述专栏。

注意事项

一般纳税人企业如果进项税大于销项税,致使应交税金出现负数时,该项一律填零,不填负数。

通过以上信息,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应交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和核算要求,确保按时、准确地申报和缴纳增值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