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封狼居胥是什么意思(“封狼居胥”这一成就,在历史上,是谁第一个达成的?)

封狼居胥,是自南朝宋之前就已经出现的一个汉语成语,它的本意是建立显赫的功绩。

所谓封就是积土成坛的意思,而“封狼居胥”顾名思义就是在狼居胥山积土成坛,再登上这个坛子祭天,以彪炳丰功伟绩。狼居胥山,就是今天的肯特山,位于内蒙古境内。在西汉时期,是漠北匈奴辖下的一座山脉。想要在这座山脉积坛祭天,那自然是要先打败漠北地区的匈奴人才行。

那么,究竟是哪位将领首先完成了封狼居胥这一成就的?他就是官拜大司马骠骑将军,与汉武帝、卫青一起埋葬在茂陵的霍去病


说起来,霍去病的出身原本并不好,还是一个私生子,他是卫少儿与霍仲孺生下的孩子。在平阳公主府,霍去病的教育环境非常糟糕。姨母卫子夫只是一名歌女,母亲卫少儿更是在霍仲孺之后又与陈掌暗通款曲。幸运的是,霍去病还有一个自强不息的舅舅。卫青在平阳公主府虽然只是一名骑奴,但是为人谦逊,又心怀大志、喜欢读书,在卫青的潜移默化之下,霍去病也成了一名喜欢兵家之道的少年。

后来,卫子夫被汉武帝纳入后宫,其弟弟卫青也成为大将军。十八岁的霍去病,借此也迎来大的人生传记,来到了宫中,成为了汉武帝身边的侍中。可能与卫青有关,十八岁的霍去病一进入宫里,就展示出了在骑射方面的才能。看到霍去病能骑善射,汉武帝暗暗觉得霍去病一定会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就让霍去病跟着卫青一起去征讨匈奴。

刚刚被封为嫖姚校尉的霍去病,踏入匈奴境内之后就建立了奇功,带领着八百轻骑兵,霍去病就敢与匈奴士兵死战。霍去病踏上战场的第一战,就获得了2200个首级,还导致单于的祖父被斩杀,叔叔罗姑比被俘虏。此战之后,汉武帝大喜过望,直接封霍去病为冠军侯,并自此留下“冠军”一词。


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再次出征,这一次他带了50000骑兵,踏过2000多里的征程,翻越过离侯山,霍去病的人马与匈奴左贤王部落的人相遇。经过了与左贤王部落的血战,霍去病以及率领的士兵再立大功,他们不但斩杀了七万多匈奴人,还俘虏了匈奴的韩王、相国等八十多名匈奴的重要人物。

立下大功之后,霍去病乘胜追击,一直将匈奴人追杀到了狼居胥山。《前汉纪》记载,在与左贤王等人的战争中,霍去病获得了七万多个首级,为了表彰战士们更为了扬我大汉军威,霍去病在狼居胥山积土为坛,举行了祭天封礼,之后才带着骑兵们去往下一个战场。


《史记》和《汉书》虽然没有过多夸奖霍去病,但也借着汉武帝对霍去病的称赞,记录下了霍去病的功绩。在史书中,霍去病在建立奇功之后,不但在狼居胥山祭天,还在姑衍山祭祀了大地。此后,霍去病再获嘉封,被汉武帝拜为骠骑将军。

霍去病去世之后,又过了不知道多少年,南朝出现了一位叫刘义隆的皇帝。对于死对头北魏,这位刘义隆一直是牙根痒痒。尽管许多大臣都认为北伐不妥,但是刘义隆还是采纳了王玄谟的建议,一定要去征伐北魏,这就有了后来的元嘉之战。在元嘉之战开始前,刘义隆还得意地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意思是,一听到王玄谟的建议,刘义隆就有了想效仿霍去病,在狼居胥山祭天的意愿了。可惜,不是所有人都是霍去病,元嘉之战之后,南朝宋多次败在北魏手上,刘义隆“封狼居胥”的意愿也成了一句笑话。


南北朝结束之后,时间慢慢来到了唐朝时期。到了唐朝,“封狼居胥”这个成语有了多重含义。出征时,唐朝的将军们会提前来到狼居胥山附近驻军,希望之后能打上一场胜仗。诗人们则会借着狼居胥山这个意象,吟诵边塞的风光。可能真的是封狼居胥的意头很是有激励士族的寒意,唐朝的李靖和侯君集在分别征讨突厥、高昌的过程中,都获得了重大的胜利。

到了南宋与明末清初,“封狼居胥”这个成语又出现了两次。“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登上北固山,俯瞰山下如星点般的草木,辛弃疾借着刘义隆“封狼居胥”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心中对宋金之战前景的担忧。

“欲投笔磨盾,封狼居胥。”清朝诗人余怀想表达,如果有那么一天,真想和霍去病一样封狼居胥。面对着破碎的山河,诗人余怀对现实忧愤不已,乐于参与反清复明事业的他,将壮志写在了作品里,“封狼居胥”,对于余怀来说就是已经不能实现却必须努力实现的目标。


到了现代,封狼居胥作为成语被收录到了词典中,含义为对建功立业的比喻。虽然意思与古代时期相近,但是又有些不同。经过了千百年的变化,匈奴、北魏、突厥乃至于满清,他们的大部分后代或已经绝迹,或成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封狼居胥”这个词也已经不再那么有攻击力。但是,回想着那个饮马瀚海的青年将领、回想着多次统一又破碎的山河、回想着那个壮志难酬的诗人,我们更应该记住封狼居胥背后的典故,用自己的力量保护来之不易的和平。